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0的文章

小昱畫家人(4歲6個月)

圖片
小昱自畫像 小昱作品集 爸爸 小昱作品集 媽咪 小昱作品集 亮亮 小昱作品集 薇薇 小昱作品集 薇薇 (再來一張) 小昱作品集 虹虹 小昱作品集 虹虹 (再來一張) 小昱作品集

我想贏,但我也「輸得起」!

我想贏,但我也「輸得起」! 撰文/360兒童學苑 劉老師 (本文刊載於 "學前教育" 雜誌2009年3月號) http://www.wretch.cc/blog/lasy360/23738555   媽媽帶著五歲的小騏到小表哥家拜訪,小表哥獻寶似的拿出最新的賽車遊戲,邀小騏一起玩。起初小騏興致勃勃,和小表哥又笑又跳的,沒料到,輸過幾回後,小騏的臉色愈來愈難看,開始雙唇緊閉、眼泛淚光,最後,他居然把整個玩具推倒,負氣地說:「這個遊戲一點都不好玩,我不要玩了啦!」   四、五歲開始,孩子漸漸能夠理解並喜愛競賽遊戲,生活中也會有愈來愈多競爭的機會,無論是孩子之間的一般小遊戲,或是團體的比賽,都有面對輸贏的時候。競爭的感覺很奇妙,當獲得勝利時,自然是興奮無比,而如果失敗了,不但情緒低落,甚至似乎連原本對競賽本身的正面感覺也都不見了。或許從爸媽的角度來看,這不過是尋常的小遊戲小比賽,自己根本也不要求孩子贏,為什麼孩子會這麼介意呢? 遭遇挫敗時,孩子在想什麼?   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難道他們不知道遊戲輸了不丟臉、輸了還胡鬧才讓人側目嗎?其實,孩子的反應很直接,他們對得失沒有想得太多,對人際互動的分際也沒有太深的理解,就只是覺得輸了心裡不舒服、不開心而已。相較於不時處於與他人比較或競爭環境的成人, 孩子因為社會經驗有限,在面對挫折時,調適與處理的成熟度不足,就容易有失態的表現。 許多爸媽面臨這種狀況,為了想盡快解決窘境,常會直接指責孩子的不是,但已經因為失敗情緒低落的孩子,可能會更覺得受挫、難堪,而產生更無法收拾的情緒化行為。 孩子為什麼這麼在乎輸贏?   受挫折的感覺當然不好,但爸媽總會問「有那麼嚴重嗎?」,孩子自己或許除了「不高興」之外,也說不出所以然來;其實,這其中隱含了許多微妙的心理因素。 對輸贏意義的理解太過簡化: 孩子容易單純的以結果來評判事情,「贏了就是比較棒的」、「輸了就表示我不好」。 好勝心: 「我就是很想贏啊!贏的感覺比較好」。 希望被讚賞及重視: 「如果我贏了,爸爸媽媽會說我好棒」、「我贏的話,別人都會覺得我是最好的」。 無法壓抑的失落感: 「我輸了,心裡好難過、好不舒服」。 對自己感到失望: 「我一定很差勁,才會輸」、「我輸了,我是個糟糕的小孩」。 覺得沒面子: 「我輸了,在大家面前好丟臉」。 面對挫敗,孩子表現各不同   當...

亮亮表演(2歲5個月)

圖片
托兒所娃娃班的表演 2010昱昱亮亮 亮亮真的很厲害 這是娃娃班所有小朋友第一次碰上這種大場面 不少娃娃哭得唏哩嘩啦,只有亮亮最鎮定(奇怪,在家裡動不動就哭是怎樣?!) 2010昱昱亮亮 2010昱昱亮亮 表演前在座位上搞怪 2010昱昱亮亮 跟隔壁的蓓蓓同學玩起來了,一直"秀"他的領帶 2010昱昱亮亮 2010昱昱亮亮 2010昱昱亮亮

小昱表演(4歲6個月)

圖片
6/25 晚上,點點幼稚園畢業典禮小小班表演 小昱今年班上女生表演的是小甜甜舞蹈!! 小妮子超喜歡身上那件舞衣的~~ 2010昱昱亮亮 表演完後跟老師合照 2010昱昱亮亮

兩隻老虎 - 亮亮版(2歲4個月)

兩隻老虎 兩隻老虎 跑得快 跑得快 沒有一隻眼睛 沒有一隻尾巴 真奇怪 真奇怪

教數字不如教概念!簡單又有趣的親子數學遊戲

圖片
教數字不如教概念!簡單又有趣的親子數學遊戲 隨著教育制度及教科書的多元化發展,孩子在學校中接觸學科領域相對增廣,和以往制式的課程內容相較,確實複雜許多。因此常常聽到父母抱怨,現在孩子的課本很難懂,不知道從何教起,只好轉送補習班。眾多科目當中,父母最懼怕的無非是數學,看到題型的多元複且雜解題方式與自己學習經驗的不同,心中產生更多的疑問。但是如果因為過多的擔心而減少與孩子討論或是練習數學的機會,對孩子而言,就是莫大的損失了。因為數學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教導孩子數學相關的知識,更是隨手拈來盡是教材。 數學的概念對學齡前兒童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啟發與必需內化的知識,透過數學與邏輯概念的逐步建立,孩子可以用精確的語言來形容所處的生活環境。而究竟多大的孩子可以開始與成人進行有關數學概念的遊戲呢?筆者建議從一歲正在牙牙學語的嬰兒即可開始一系列好玩的數學遊戲了。 從「 1 」開始 一歲左右的幼兒,很喜歡將手中或是身邊的物品向下丟,當孩子處於這個階段時,父母通常會很緊張的詢問:「我的孩子很不聽話,什麼東西都要丟!」其實,孩子丟東西的目的是因為物體接觸地面時發出的鏗鏗聲響吸引了孩子,再則,一歲左右的嬰兒還未發展出向上拋物的能力,因此丟東西成了一項新的模式與樂趣。 當孩子出現丟東西的情形時,父母可以請他撿回來。例如:「請你把地上的一顆球撿起來給媽媽。」「請你把桌上的一台小車子拿給爸爸。」在每一次的對話中,帶入數量及單位名稱,孩子很快就學會「 1 」所代表的意義。 先認識量,再認識數字 常常聽到孩子數數,兩歲的孩子通常可以從 1 數到 1 0 ,或者更多,然而,數學概念的培養應該從理解數字的量開始。現在坊間有許多故事繪本,內容及圖片都饒富數學概念的意涵。例如:父母可以指出圖片問孩子:「有幾隻蝴蝶在天空飛呢?」「小狗有幾隻腳呢?」輕輕扶著孩子的手,一起數一數。幾次之後,孩子便能建立數量的概念。 當孩子可以逐步數出數量時,便可帶入數字的符號,讓孩子練習數字的排列與數量對應。家中不要的小量杯或是布丁盒是非常好用的材料,只要蒐集十個相同的小容器並在外圍貼上數字卡,再準備 55 個大鈕釦,讓孩子練習 1-10 的排序並放入對等的數量,就是一個簡單又好玩的小遊戲了。 奇數與偶數怎麼教? 當孩子能夠從 1 排序到 10 無誤...

NCCU跑跑跳跳(4歲5個月、2歲4個月)

圖片
201006_NCCU 周日先去探望媽媽的爸爸的媽媽,趁著連日陰雨稍歇,順路去NCCU,山上的一小片廣場就讓兩個小的追趕跑跳玩得超High..... 201006_NCCU 201006_NCCU 201006_NCCU 201006_NCCU 201006_NCCU 201006_NCCU 201006_NCCU 201006_NCCU 201006_NC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