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2的文章

七星山登頂,陽明山露營(菁山露營區)

圖片
很藍的天氣,很舒服的天氣,七星山的芒花正盛.... 兩個小傢伙很棒,第一次爬七星山就登頂,一路上也很開心,除了偶爾累了會唉唉叫,以後可以多多來爬山! 從小油坑登山口開始走,一開始就是陡升,真硬! 這張後面是路人甲,很好笑! 小隊長為您解說目前走到哪裡了! 餓了!開始啃麵包! 人是鐵!飯是鋼! YA!登頂成功! 真是太開心了。在三角點混了很久!天氣真的很好,看得到南湖中央尖,也看得到海,看得到101大樓!還碰到郝龍斌,哈! 下山了,小傢伙衝很快! 終於到了,我們就是從這邊開始走得! 這是今晚要住的地方,菁山露營場。 晚餐吃完後,來烤棉花糖!後面有芹芹家帶上來的電鍋,真是強! 不過晚上大家都累了,早早就睡,天氣很好,後來找到後面那盞大燈泡的插座,關掉後星星就很多了,夏三角到獵戶,金牛之間的星座都看得到,還有超亮木星....,隱約看得到銀河。 (不過隔壁帳的聊天聲音實在很OX,以後還是去埔心或小路吧!至少距離是一種美感!) 隔天早上照例又是亮亮第一個起床(在家都是最後一個起床,露營就都第一個,真是奇怪!) 亮:義美小泡芙,好想吃!好想吃! 把鼻:不行,你還沒吃早餐。 這時才發現芹芹家早起買來的摩斯漢堡就放在旁邊,原來最早起的是芹芹家!(真是太棒了!這是幾次露營來吃過最讚的早餐:Q) 開車去陽明山第二停車場裡面的草皮,給小孩跑跑,這邊真不錯,以後可以帶野餐墊來這兒跑跑! 以下是兩小無猜系列。

找不同

姐姐安親班的作業, 有時會有5個單字寫5遍之類的功課 例如: 老師在簿本上先寫one, two, three, four, five各一個, 然後姐姐依序各寫5遍 好在, 亮亮喜歡玩 "大家來找碴" 之類找不同的遊戲 媽咪有時就請亮亮幫忙檢查囉~  :P

哪種獎賞最管用?

圖片
哪種獎賞最管用? ‧ 親子天下  2012/07/09 孩子考得好,就送他手機當做獎勵,好嗎?使用約定式外在獎賞的老師、家長,請三思。 【文/詹志禹】 假設有甲、乙、丙三個年齡相近的孩子,分別生長在三個家庭,都很喜歡繪畫,自由活動時間總是在玩水彩或畫漫畫。你對某甲說:「你畫得好棒,我給你一週的時間,如果你至少完成三幅作品,就可以來換取你要的遊戲機,你願意嗎?」你確定這三個孩子都喜歡某款的遊戲機。某甲點點頭,一週過後,他依約完成作品,如願換取遊戲機。某乙也完成了至少三幅作品,你也給他遊戲機,讓他有意外驚喜。某丙也完成了數量相當的作品,不過沒有拿到也不知道有遊戲機。獎勵活動結束後兩週,你回去觀察他們在自由時間的活動,竟然發現有一位明顯減少繪畫行為,你猜哪一位? 一般人都猜某丙,因為他沒有獲得獎賞。至於其他兩位,因為都獲得獎賞,「理」應增加繪畫行為。豈知這個「理」是行為主義,假定人和動物在本質上一樣,趨樂避苦,受獎賞的行為會提高出現的頻率。但認知心理學家卻發現,人心比其他動物的思考要複雜許多。當這三個孩子反省自己為什麼過去這一週畫了許多作品時,某甲會很明顯的發現自己是為了遊戲機;某乙比較不會歸因於遊戲機,因為他原先並未預期得到遊戲機;某丙沒有得到任何外在獎賞,會覺得自己是因為喜歡畫畫,所以畫了許多作品。畫畫對乙、丙來說都是一種有趣的玩樂;對某甲來說,卻變成一種換取酬賞的工作,故當酬賞結束後,某甲的工作動機就會降低。 早在三十餘年前,許多教育心理學實驗就已經發現這種效果。他們觀察或實驗的對象通常不只三人,而是三組或三班的學生;學習活動除了繪畫之外,還有數學與閱讀等。他們都得到類似的實驗效果:契約式的外在獎賞會侵蝕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把遊戲變工作。 何謂「內在動機」? 無論是「內在」或「外在」動機,都內在於心理。但「內在動機」特指內在於事物或活動本身,也就是說,學習者認為所學的事物或活動本身就是目的,覺得這些事物或活動本身有趣味、有意義、有價值、帶來挑戰與成就感等;而「外在動機」則意含事物或活動本身不是目的,學習者覺得所學的事物或活動本身沒有趣味、意義或價值,只是把這些事物或活動當成工具,用來換取外在酬賞或避開外在懲罰,猶如幼兒吃藥只是為了糖衣。 學習者如果覺得學習過程雖然辛苦但很有趣,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