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08的文章

長大(3歲2個月 vs 0歲0個月)

圖片
前幾天,抱著亮亮,放下來,換抱小昱,突然覺得,哇!怎麼這麼大隻,這麼重! 這幾天, 亮亮哭哭的時候,小昱會到亮亮身邊說:不要哭嘛~~~不要哭嘛~~~ 亮亮睡覺的時候,小昱會趴在旁邊看,笑著說:這是我的弟弟!嘻~~ 亮亮大便要換尿布,小昱就會很熱心很努力的要幫忙,拿尿布,拿屁屁膏...... 把拔要幫亮亮包包巾的時候,小昱也會拿東西要來幫亮亮蓋,怕亮亮冷到,雖然他拿的是彌月蛋糕的大張DM.....:Q 小昱長大了!當姐姐了! 2007亮亮出生 2007亮亮出生

亮亮體重(0歲0個月)

圖片
這是在中興醫院的產後護理中心,護理站幫忙記錄的寶寶體重紀錄表。 1/23,24,25這三天都住在長庚,26號早上出院,直奔中興醫院,所以在紀錄表上,1/26寫著NEW!!! 體重紀錄表貼在公佈欄上,每次要去親餵或餵完奶,把鼻和媽咪都會順便去看看,看看小亮亮有沒有變瘦?變重了沒?擔心沒變重是ㄋㄟㄋㄟ喝的不夠還是怎麼了?如果有照趨勢增加,把鼻媽咪就會高興好一陣子!!幾十公克的數字,牽動父母的心啊~~ 1011是房號,把鼻還記得,因為產後護理中心門禁森嚴,入夜後大門都會關起來。把鼻有時候下班晚了,或是晚上出去買個東西讓媽咪解解饞....要進來就要按牆上的門鈴,然後說:"1011的把鼻",然後護理站的護士從監視器看看沒問題,才會幫忙開門!只是不知道報錯房號會不會進不去!哈! 紅字的部份則是護士幫忙瓶餵的量和時間。 2007亮亮出生 2007亮亮出生 2007亮亮出生 2007亮亮出生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23 3265g 1/24 1/25 1/26 住進來 1/27 2960g 1/28 2960g 1/29 2980g 1/30 3040g 1/31 3140g 2/1 3180g 2/2 3260g 2/3 3340g 2/4 3380g 2/5 3460g 2/6 3520g 2/7 3560g 2/8 3620g 2/9 3700g 2/10 3760g 2/11 3860g 2/12 3940g 2/13 3980g 亮亮剛出生時體重是3265g 2007亮亮出生

建立延緩報償的習慣

建立延緩報償的習慣 摘錄自【親子共成長】遠流出版 作者﹕鄭石岩 我的孩子念幼稚園時,禮拜六、禮拜天,偶爾會帶孩子逛百貨公司,順便買些東西,逛逛書店。 出發前我會跟孩子說:「明天我們去逛百貨公司,你們想不想去?」「想去!」 我說:「去的時候,當然會帶你們到玩具部,但是如果你們不講理,到時候在那個地方耍賴,那麼你最好不要去,能夠約束自己的人才去。」 他們說:「我們要跟你一起去。」 「好極了,那就必須講好,爸爸和媽媽都是上班族,一共只有這些錢,不能超支,所以我們出去時先買吃的、穿的、用的和文具,這是用錢的優先順序,對不對?」 「對!」 「再來就是買你們的玩具。」 「對!」 我又說:「如果有剩錢,一定會去買玩具,我們儘可能多留一點錢,不會疏忽玩具的。如果最後我們的錢買不起玩具,那就要衡量我們剩下的經費來買,這樣贊不贊成?」 他們齊聲說:「贊成!」第二天就高高興興、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出發前我還會先徵詢:「如果想省一點、多留一錢買玩具,我們就不搭計程車,坐公車去。」 孩子想一想說:「坐公車、坐公車。」節省的精神就出來了。 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高高興興的在街上散步,到了百貨公司,東西都買好了,就一起到玩具部去。 快到玩具部之前,我總是會蹲下來提醒他們,別忘了我們現在只有這些錢了,如果你要買玩具超過我們的預算,我們就可以把錢省下來,下次來時再積兩次結餘的錢來買。 他們就問:「老爸,那你一共還有多少錢?」 我就說:「你看看,就這麼多。」這樣一來,他們很快就學會算術了。 一進去,他們看完後說:「老爸,我要買搖控汽車,那一部車子我最喜歡。」 我問:「好啊,可是我們今天的錢夠不夠?」 「不夠。」 「那怎麼辦?我出一個點子好不好?」 「好。」 「那我們就盡情的把所有的玩具,看個過癮再回家。我們今天就不買玩具了,下一次我們儘量剩錢來買那個玩具,可能要分兩次或三次的結餘,才有辦法買,這樣好不好?」 他說:「好!」 於是我們專心的欣賞玩具。 看完後再問他們:「買不買?」 他們說:「不買。」 我覺得不好意思,就說:「那個小老鼠一隻才五塊錢,我們買一隻好不好?」 他們說:「好吧,也好。」就各買一隻玩具小老鼠。到了百貨公司門口, 我說:「你們表現得太好了,我們到地下室買根棒棒糖鼓勵自己。」就一人拿了一根棒棒糖,高高興興、浩浩蕩蕩的準備回家。 「現在是搭計程車好呢?還是坐公車好?」 他們說:「坐公車好...

給太多甜食,是一件危險的事

給太多甜食,是一件危險的事 (本內容摘錄自《放手吧,讓孩子為自己負責》新手父母出版   人類對食物的喜惡不是與生俱來的。喜歡吃哪些食物是慢慢形成的。嬰兒的味覺宛如一張白紙,要在這張白紙上塗染什麼顏色,決定於離乳期開始的飲食內容。 已經去世的日本醫學博士二木武指出,「在離乳食期曾體驗過各種味道的孩子,他的味覺幅度會變得比較寬廣,而且長大後接觸新的味道,也大多能順利適應。相反地,離乳時期的味覺經歷太少,到了幼兒時期接觸新食物或是第一次碰到的味道,大多會不知所措或拒絕,結果便容易變成偏食。」 這裡我想要強調的是,在味覺訓練期間,甜食最好加以控制。由於甜食好吃,所以記住甜味的孩子,容易對這種味道感到滿足,以後便難以適應其他的味道。總之愈早記住甜味的孩子,大多容易會有對味覺遲鈍的反應產生。 在保健所(編按:相當於台灣的地區衛生所)等衛生機關,會教導媽媽在離乳準備期間讓孩子喝果汁,其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適應母奶、牛奶以外的味道。但是,並不是不喝果汁就會影響孩子發育。然而卻有許多媽媽有著如此錯誤認知。 深信果汁對孩子發育絕對必要的媽媽,拚命削蘋果、擠橘子汁給孩子喝。等嬰兒稍後長大些,就給他喝市售的百分之百果汁飲料,慢慢到最後就轉換成只佔幾個百分點的果汁甜味清涼飲料了。 T小弟現在一歲六個月。他最愛吃蜂蜜蛋糕和運動飲料與嬰兒食品雞肉飯。吃東西時如果沒有這些食物,他的心情就會不好,餵他吃青菜等食物時,甚至還會把食物亂扔一通。 T小弟亂七八糟的飲食生活,起因於生病住院時,醫師曾建議媽媽:「發燒時可以給他喝運動飲料舒緩一下。」於是媽媽每天給他喝運動飲料。T小弟似乎也很喜歡運動飲料,所以喝得很勤。然而退燒也出院了,他卻只想喝運動飲料,不要喝水或麥茶。 我們建議媽媽:「孩子真的口渴就給他水或麥茶。從今天起開始改變飲食,不要再給他運動飲料或甜食了。」聽到此話,T小弟的媽媽卻說:「很困難,如果這麼做,兒子會抓狂到無法收拾。」 你瞧瞧———T小弟不過才一歲六個月大而已…… 看見T小弟媽媽說話的神情,我腦海裡出現一名十七歲劫持巴士少年犯的母親身影,她說:「我很害怕,我沒辦法說服那孩子。」據說那名十七歲劫持巴士的少年犯,也喜歡吃簡易的食物。 在酸、甜、苦、辣、鹹五種味道當中,出於本能需求,嬰兒即使未經刻意學習也能品嚐出好吃的味道,那個味道就是甜味。一旦習慣甜味,就很難習慣其他味道,所以嬰兒時期不讓孩子品嚐...

別用負面話傷害您的孩子

別用負面話傷害您的孩子 文╱台北市樟新托兒所所長 黃琬玲 「你白痴(笨蛋)啊!」「耳朵聾了!」「不聽話,警察來抓你了!」「再吵就把你送別人!」「不乖要打打了!」「你再說一句看看!」……你也對孩子說過這些話嗎?大人負面的話語或態度會影響孩子的性格與日後社會群性的發展。現在,就收起這些負面話語,想想看怎麼跟寶寶溝通比較好呢? 你的一言一行正在影響著孩子 嬰兒必須靠著父母或照顧者的引導與互動,一點一滴的來認識自己與世界!還沒有當父母的朋友們,對於自身的言行舉止,是不會特別注意,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觸。但是,一旦當了父母,就會驚訝的發現,孩子的模仿能力超強,稍不留意,大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全都被孩子學會了! 平常生活中哪些話是正面的?哪些話是負面的?一般人沒事是不會去分析它的,甚至會覺得說負面的話又有什麼關係呢?然而俗語說的好:「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其實語言常會有隱喻的、暗示的效果,許多父母會在自己情緒不佳時對孩子說一些負面的話,或者是已經習慣用負面的說話語氣,在不知不覺中就脫口而出。別以為那麼小的孩子不懂喔,因為大人說負面話時不佳的語氣與態度,已經對孩子的心靈造成不良的影響了! 非理性的寵溺與責罵,只會出現反效果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責任重大,常常會氣急敗壞的罵孩子,好像孩子不罵就成不了器;也有家長對孩子百般寵愛,捨不得罵,一直放任的結果,最後失去準則,又回到負面的循環。 父母責罵孩子的負面語詞與態度,有各式各樣的呈現,非理性的父母會一邊動口還一邊動手,也不管時間與地點,有時我們會在公共場所見到弱小的孩子大聲哭哭啼啼的,大人凶惡惡的動手,心裡總會偷偷的指責父母的教育態度不甚妥當。 有些父母雖然不會動手,但是說的話也不怎麼好聽:「你這個壞孩子!」「你白痴啊!」「耳朵聾了!」「不乖我就不要你了!」「再吵把你送給別人囉!」「不聽話,警察來抓你了!」「活該,早就跟你說會摔跤了吧!」「皮癢喔!我要打打了!」「你再說一句看看!」 為了孩子好,應做到「六不」原則 想想看,當寶寶惹父母生氣或挫折時,父母應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其實,大人們如果能多深思,仔細想一想因果關係,自然就能謹慎戒除以負面的方式對待孩子。接著再次提醒家長,無論您再煩燥、脾氣再壞,千萬切忌: 1.不要罵孩子「笨」 孩子的自我形象,是在幼年時與別人互動後建立的,常常被人告知「笨」、「醜」、「不乖」的孩子,自然就會展...

家長的二十個隱形的壞習慣

家長的二十個隱形的壞習慣   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壞習慣』,壞習慣並不可怕。在孩子的成長中壞習慣可能就更多了。因為他們還不了解真正意義上的對或者錯。這些要靠我們來告訴他們。但是單純的只告訴他們說:『不對!不許這樣!這樣是錯誤的!』而你呢,還會說話不算話,自己沒有去遵守。父母們也許不知道,自己的這些壞習慣正在影響著孩子。因為寶寶們的眼睛時刻在看著你。   壞習慣一、工作繁忙壓力大,回到家看到4歲的女兒不是時候地又吵又鬧,你終於忍不住大吼起來:『怎麼老是哭啊哭啊!別哭了,真是個煩人精!』   一個自尊並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過成人的尊重。如果我們不給予孩子這種尊重,對孩子很粗暴,孩子也會想當然地認為別人就應該按照我說的去做,難以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壞習慣二、結婚多年,你和愛人經常為一些『今天是你做飯還是我掃地』之類雞毛蒜皮的小事, 當著孩子的面吵翻天 ,事後又言歸於好。   我們的敵對、爭吵,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攻擊性行為的壞榜樣。我們吵架時的神態、姿勢、語氣語調、用語都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日後孩子在游戲時,就對著洋娃娃嫩聲嫩氣地罵,狠狠地打娃娃,或者對小朋友說粗話、髒話。    壞習慣三、你辛苦工作,勤儉持家,捨不得給自己買新衣服,可是對兒子卻很大方 ,他要奧特曼、要超人都照給不誤,也不叫他節省。你的想法是:獨生子女社會,不就是為了一個孩子嗎?   我們的這種『愛』,會使孩子只懂得到,不懂付出。孩子怎麼能體會到掙錢的辛苦呢?   壞習慣四、每天你下班回到家裡,總是習慣性地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裡過得怎麼樣?都學什麼了?』 一邊問,一邊就忙著做飯,整理房間,或者看報紙。   我們的行為好像在告訴孩子:我並不關心你的答案,我現在真正關心的是能不能趕緊准備好晚飯,或整理好房間、看完今天的報紙。』這種做法只能從孩子那裡得到一個令人又驚又氣的答案:『沒什麼』,『湊合』,或者『還行吧』。於是,孩子從我們身上學會敷衍別人。   壞習慣五、你兒子為爭奪玩具而跟別的小朋友吵架,你罰孩子一星期不許玩玩具。幾天後,你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懲罰有些過重了,可是你想:『父母言行要前後一致』,於是說服自己,不想把自己的話收回。   我們犯了錯誤,拒不認錯,孩子也跟著一錯到底。 壞習慣六、家裡電視機壞了,你請兒子的舅舅來幫忙修...

寶寶幾種必須糾正的壞習慣

寶寶幾種必須糾正的壞習慣 處於成長過程中的孩子,總會表現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如果 父母 聽之任之,一旦這些不良行為習慣成自然,它們必將成為孩子成長的羈絆,正所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因此,專家提醒 父母 :不要忽視這些小小的壞習慣,趕快防患於未然,並尋求迅速制止的辦法。 / g  r  x' h5 q( a, O ; X/ _8 w5 _/ V/ p 1.攻擊性行為 ! Q5 e& U. @" q9 F( [   為何不容忽視:孩子和小夥伴有小衝突的時候,你可能不一定會去 管教 ,但是你不該忽視那些小小的攻擊性行為,比如推倒小弟弟或掐小朋友。父母問題顧問米歇爾博士認為,如果你不管的話,孩子到了8歲左右,這種不良行為就會積習難改了。放任自流傳遞的信息是傷害別人是可以被接受的。 / c5 Y0 a6 F. F6 c$ y   制止方法:正面應對攻擊性行為。把孩子拉到一邊告訴他,「那樣會傷了妹妹。如果他這樣對你,你會怎樣呢?」要告訴他任何傷害別人的舉動都是不可以的。在下次出去玩之前,提醒他不要粗魯霸道,幫他練習生氣時該說些什麼。也可以給他一點小小的懲罰,如果他再犯的話,不讓他出去玩。 6 y; l" X7 D0 N ! I0 y* d0 d' x8 o' h' m% S" }  v; h 2.打斷談話 0 H8 g; ?) u' x, b   為何不容忽視:你的孩子也許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你什麼或問你某些問題,但是如果縱容他打斷你的談話,卻不會有助於教會孩子為他人著想,更不會讓他學會在你忙碌的時候如何自己打發時光。結果將會是他認為自己有權吸引別人的注意,並不能忍受任何挫敗。 * _$ J2 W" s3 ^: s1 D   制止方法:下一次在你要打電話或跟朋友聊天之前,告訴孩子他要保持安靜、不能打擾你。給他安排點活動或者讓他玩一個他平時沒玩過的 玩具 。如果你在談話時,他纏著你,你可以指指椅子讓他安靜地坐在那,耐心等你談完。之後告訴他干擾別人並不會得到他想要的。   ^7 m6 d2 h8 Q1 G1 ?  V % l. P% ^3 R* |! D 3.假裝聽不見你說話 + T4 ]' T: ]" q- E; D' ^   為何不容忽視: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當...

幼兒行為※自我中心與佔有欲強※

幼兒行為※自我中心與佔有欲強※ 幼兒行為※自我中心與佔有欲強※ 突然間,孩子經常把「我」、「我的」這兩個字眼掛在嘴巴裏;事實上,如果他有兄弟姊妹的話,在兄弟姊妹向他走近時,他表達得更為明顯,他不斷地告訴你,某樣東西是專屬於某個人的,即使那可能只是條破得每人要的小毛毯。 有時,孩子會突然從你手裏搶走尿布或某件小東西,並大聲宣示:「這是我的。」 當孩子和其他同齡孩子在一起時,你觀察到這種現象特別明顯,甚至他還從別的孩子手中搶來玩具,大叫:「我的,這是我的。」 即使你再三向他解釋那不是屬於他的東西,他還是執迷不悟,緊緊地抓著搶來的東西,嘴巴裏直嚷著,還是:「我的,我的。」兩個字。 這種情況當然讓你甚感困窘,特別是到朋友家裏作客時,你真訝異,可愛的寶寶何時變得如此自私,完全不顧其他小朋友的感受,你真好奇,難道孩子完全不能懂得分享的快樂嗎? ⊙幼兒的想法與感覺 所有我看到的東西都是屬於我的,至少在感覺上我如此認定。我現在才剛知道「我」是獨立於他人之外的個體,我是獨特的,屬於我的東西也是我特有的,包括:我的手、我的媽媽、我的玩具等。 我的東西也是我的一部分喔!其他小朋友的感覺如何,我當然不在意,他又不是「我」,現在,我只關心「我」,如果有任何一個「他」敢動「我的」東西,那就是侵犯「我」,當然會讓我大大地不舒服。 察覺到「我」和別人是不一樣地,是目前為止我發現最重要的一件事;所以,我必須捍衛「我」及屬於「我的0一切,任何人敢侵犯「我」或「我的」,都會遭受到強大的對抗,因為我必須這麼做,也有能力這麼做。 ⊙這有什麼意義 十八個月大到三歲的小孩,正進入積極建立自我的時期,因此他將全副心力投入這份工作,這是出乎他的本能,雖然他不確定該如何去做,但他會加足勁去做,因此,他建立屬於「我的」專屬權,去幫助自己與「他的」做區分。 在這個時期的孩童眼中,凡他周遭一切他所看見的,皆是屬於他的,透過不斷地宣示「我的,我的。」,他建立起強烈的自我意識;一個看來毫不起眼的玩具,或許價值微乎其微,但對孩子來說,價值也是其次的,它象徵的意義欲相當重大。 透過對物品專屬的佔有權,孩子發展出其自我意識。因此,他會將屬於他的東西,寸步不離地攜帶著,如此,他藉以鞏固自我認同並增強安全感。 當其他的小孩動到屬於他的玩具,孩子將會感到如自身被侵犯般的痛苦,因此,他一定要將專屬於自己的東西爭回來,而且,不達目的決不...